第九十一章 水里芝华,何处寻迹?_孤鸾煞
奇书网 > 孤鸾煞 > 第九十一章 水里芝华,何处寻迹?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九十一章 水里芝华,何处寻迹?

  姚与庆看着他们三个人自刎,又瞧着蜂拥而上的抢夺她们首级的士兵,没说什么,等到有人拎着三人的首级来到自己跟前之后

  姚与庆才冷冷说道

  逆贼是自己了结,没死于你们任何人之手,封不上万户侯,今日之事,要严加保密,如果是谁胆敢走漏消息,我杀这人全家

  姚与庆这话说的心狠手辣,在场的心腹无不噤声,姚与庆安排人草草收敛了冰魄霜英知竹三人的尸体之后,派人将天牢门口的血迹清洗干净,听闻台阶之上的血迹斑斑,原本浓烈的鲜血干涸在了台阶之上,饶是冲洗了好多遍之后,才清理干净

  姚与庆杀了冰魄霜英和知竹之后,又匆忙回到了府里,按照皇上的旨意,需要从成英军中挑选出四名将领各带领一万人前去四地平乱,而姚与庆现在要做的,就是给这四路队伍挑选四个监察使,跟随成英军前去平叛

  最终,姚与庆选出了自己的四个心腹,分别是傅良跟随月华前往北部平乱,赵军跟随水芝前往东部平乱,莫威跟随香祖前往南部平乱,宋继跟随玉茗前往西部平乱,姚与庆将平乱人选和督察使人选交给了皇上过目,皇上看了看,没说什么,准了姚与庆的人选。

  在大军出征之前,姚与庆将这四个人叫到了书房,深谈良久之后,才让四人散去

  早已经关闭了良久的右安将军府今日终于开门了,一屋子七个丫头在府里关了太久,一听到府门打开,传旨的太监一进来,她们呼啦啦的拥到了一起,都以为是皇上查明了真相,遣人来宣读赦免他们无罪的圣旨

  只可惜,她们想错了

  四地诸侯国叛乱,王朝不稳,特许成英军戴罪出征,立功赎罪

  成英军忍不住叹了一口气,尤其在听到戴罪出征,立功赎罪的时候,她们的心头不可避免的泛上酸楚,只是听到有诸侯国叛乱,烽烟四起之时,只能将心中的这份委屈压下,先为国出征

  等到宣旨的太监宣读完圣旨,领旨谢恩之后,成英军忍不住问道

  敢问公公,天牢之中的冰魄她们,怎么样了

  冰魄三人已经被带走讯问很久了,至今还没有她们的任何消息传回,府里的其他人,忍不住有些担心

  这公公低头理了理自己的拂尘,面不改色的说道

  听闻还在天牢羁押,未得放出

  月华性子有些急,一听到冰魄他们还被关着,直接说道

  能否请公公代为传达,绍熙将军绝不可能谋害先皇,我们成英军十个人同处一室,断乎不可能不清楚每个人都做了什么事

  这太监听到月华这么说,瞥了月华一眼,才说道

  月华将军,还是平乱之事更为要紧

  说完,这太监就很快的离开了将军府,一看这太监跟躲避瘟疫一样的逃离了将军府,成英军有些不明所以,但是月华是个暴脾气

  这些太监,真是拜高踩低,先皇在的时候,恨不得天天来将军府,把门槛踏破,脸上的褶子笑的更是能夹死苍蝇,如今将军府失了势,做出这份样子,真是让人气愤!

  念影看月华气的急,连忙安抚她道

  罢了,这些人一贯是这样的,你不要跟他们生气

  月华一听念影开了口,转头看向了念影,心里又是十分不是滋味,刚刚来宣读的圣旨上,皇上钦点的平叛将军一共有四位,而念影木兮还有琼华不在其上,她们三个,还要继续被幽禁在府里

  月华一口气上也不是,下也不是,她忍不住想辱骂这看不清事实真相,被眼前小人糊弄的皇上,一面她又担心这将军府说话不甚安全,怕不是到处都是姚与庆的安插的暗影,只好生生的将话咽了下去

  罢了,且等我们平乱归来吧,那个时候,想来皇上也已经查明真相了,我们也能为将军还有成英军分辨一二,想来军功在身,皇上也不忍苛责

  其他成英军听着月华的话,一边叹气一边点了点头,眼下大家身处困境,想来也只有如此了,这还是她们长这么大以来,第一次,没有一起出征,第一次,七零八落,往往都是一同走向战场,一同杀敌,如今却是有人战场杀敌,有人忧心在家,望穿秋水

  此一去,可一定要小心为上,平安归来

  木兮看着月华他们,有些担忧的说道,不知道是不是在府中被幽禁已久的关系,木兮的心里总是有些忐忑,但是不吉利的话不适合在出征之前说,所以木兮只好祝福姐妹们平安归来

  月华拍了拍自己的胸脯,浑似不在意的说道

  有成英军出马,哪有打不赢的仗

  这倒也是,成英军自从建立至今,从未有过败绩。

  水芝玉茗香祖月华是皇上钦点的平叛将军,分别负责东西南北四条线路的平乱,军情紧急刻不容缓,四人简简单单收拾了一番,就前往军营点兵了

  皇上旨意四人每人领一万兵卒,虽然早在圣旨里听到了监察使这个军职,但是等到四人真正见到了这四个人,还是感觉到别扭,毕竟自己以往征战,跟在自己身边的都是策谋,如今来了个监察使,也不知道是些什么样的人,但是不论习不习惯,这毕竟是皇上派来的人,负有监军之责,还不归自己管,她们没有办法,只好礼貌待之。

  水芝带领的东路军率先到达东部叛乱的诸侯国前沿茂县,茂县城池修筑的极为坚固,作乱的叛军一时之间攻不下来,只好退后准备再次进攻,如今满城的百姓知道成英军来了,都大呼守城有望

  水芝进入到茂县之后,首先对城池环境进行了仔细观察,又跟当地的郡守仔细了解了战况,得知外面攻城的士兵是为了迎合南面的叛军才临时集结的队伍,水芝想了想,大概明白了取胜的关键之处。

  回到军营之中,水芝迅速召集了各位副将,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各位副将

  据我观察,敌军队形松散,作战之时也没有太强的攻坚之势,此处的叛军是为了迎合南部叛军,此处诸侯王刘胥又是个好吃懒做,贪图享受的闲王,他已经好几年没有问过政事,这样的人会真情实意的想谋反么,叛乱的南部诸侯王刘梓是他的亲哥哥,怕不是被亲情左右,又怕自己哥哥打不赢,自己跟着受连累,所以也跟着叛乱

  诸位副将点了点头,水芝又接着说道

  既然如此,那就速战速决,擒贼擒王即可,抓住刘胥,还可以以此为人质,要挟南面的刘梓进行谈判

  战乱要尽快止息才好,否则受苦的都是无辜的百姓

  刘胥他爱看热闹,知道王朝中派来了成英军,他定然会前来看热闹,钱坤你第一个出战,你的马上功夫无人能敌,出城之后不要恋战,只取刘胥而去,我派人接应你

  副将钱坤听到水芝的部署,快速答应了下来

  第二日,果然如水芝所想的那样,刘胥大拉拉的就来了,他听说京都的小皇帝把成英军派了出来,感觉有些好奇,他是分封的诸侯王,一生大多时候都呆在了封地,偶尔几次前往京都,也不过进过几次王宫,可是成英军长什么样,他还真没见过

  如今有成英军前来,他是一定要前来看看热闹的

  王爷,战场的刀剑无眼,您是千金之躯,还是回到军营里吧

  刘胥的前锋副将听闻成英军英勇无比,怕万一出了意外,伤及了刘胥,那可真是吃不了兜着走,所以试图将刘胥劝回军营

  京都有成英军前来,听闻成英军个个美貌无比,本王倒是要瞧瞧,整天在战场上风吹日晒的,能有多娇艳无比

  副将一看大王对成英军十分感兴趣,知道自己劝不回去,只好暗自在心里深深的叹了一口气

  只是可惜,没有按照刘胥想的那样,出来的不是成英军,而是副将钱坤

  钱坤其貌不扬,刘胥一看不是成英军,兴趣不大,副将也没有把钱坤放在眼里,二人厮杀间,副将发现钱坤马上功夫极好,不过几下,就被钱坤刺下马,钱坤驰马直奔后面的刘胥而去,刘胥没想到自己的副将竟然这么快就拉下马来,而周围的兵卒又许久没有见过如此厉害的副将,一时之间反应不过来

  钱坤冲散刘胥身边的护卫,一把抓起刘胥就放在了马上,只是这刘胥平日里好吃懒做,不爱动弹,钱坤足足使了十分的力气,才将刘胥抓到了自己的马上

  等到自己的主帅被擒,叛军们终于反应了过来,迅速把载着刘胥的钱坤团团围住,这一招一定要快,一定要在敌人没有反应过来之前就离开,可是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刘胥太重了的关系,钱坤现在被敌军团团围住,战况十分危急

  钱坤带的军队还没有跟上钱坤的速度,离着钱坤还有一段距离,一时之间战马嘶鸣,尘土飞扬城墙之上的水芝将这一切都看在了眼里,一看到钱坤被围,她直接抓起了自己的佩剑和长枪,纵马就要下去解围

  将军!

  身后的副将赶紧拦住水芝,水芝此去,势必会有些凶险,她们现在一把尖刀,破开敌军的包围圈,让里面的钱坤有机会带着刘胥跑出来

  主帅没有以身犯险的规矩,不如末将前去吧

  徐定身为水芝的副将,想替水芝前去

  徐定,你马上功夫不稳,若是持久对战还可,但是现在需要以快取胜,你去不妥,你留守城门,接应钱坤

  现在情势紧急,如果大军包围,且不说,能不能破开口子,只说大军围攻往往是需要一定的军阵,就算是有军阵,也需要有勇猛的将领破开一道口子,如果去的人破不开,耽误时间,里面的钱坤十分危险。

  徐定担忧水芝,但是也知道水芝说的是对的,只好应了下来

  是

  做好了部署,水芝带长枪纵马离去,水芝跟着绍熙时,因为需要跟夷族作战,所以马上功夫十分了得,不消多久,就如同一把利刃,带着一小股卫队直接重开钱坤的包围圈,为钱坤冲出了一个缺口

  钱坤,你带着刘胥,快走

  将军!你带着刘胥走

  现在不是婆婆妈妈的时候,缺口转瞬即逝,再不走就完了,我引敌军离开,你告诉徐定,快速派人来接应

  原本钱坤还想有所犹豫,但是知道将军说得有道理,论功夫,他没有水芝功夫好,如果二人互换刘胥,倒真有可能一个都跑不了

  果然,等到钱坤带着刘胥从水芝和卫队为他撑开的口子中逃出,水芝和卫队就被团团包围,水芝看了眼带着刘胥一路疾驰离开的钱坤,心里长长的松了一口气,看了看身边越围越多的士兵,待在原地不动不是个好办法,水芝一边打,一边试图向城门方向退去,可是距离城门还有一段距离,水芝推不过去,只好循着一处薄弱地带,带着卫队突破缺口,向另一个方向纵马而去。

  抓住她,她是成英军的统帅!

  刘胥的副将看着水芝朝着她们大本营的相反方向逃窜,当即察觉到这是个好机会,如果他们能抓到水芝,那么极有可能跟对方交换,把刘胥换出来

  徐定这边看着钱坤带着刘胥安全的冲出包围圈,赶紧开城门把他们放了进来,等到刘胥进来之后,徐定一看,水芝这边为了保护钱坤,带着卫队将敌军军队引向了相反的方向

  快,快带人前去接应将军

  一把刘胥交给手下的人,钱坤就火急火燎的对徐定说道,徐定也知道水芝只带了一个卫队,当即就要带人前去接应水芝

  大军整顿,速速跟我前去接应将军

  慢着!

  徐定刚要下楼,就被一个声音喊住了,徐定转头一看,是赵军,皇上派来的监察使

  你这是什么意思?

  水芝被围,现在情况一定不是很好,赵军在这个时候拦住自己,徐定不知道此人这是什么意思

  如今刘胥被俘,敌军一定会全力破城,你们把大军都带走了,如果敌军攻入城内,城内百姓和刘胥怎么办,岂不是功亏一篑?

  徐定听完他说话,明白了他的忧虑点所在,当即对他说道

  监察使不必紧张,茂县城池坚固,易守难攻,否则将军也不会选择茂县作为前线壁垒,我虽然带大军前去,但是不会带走所有的军队,还有留下护卫城池的卫队,如今将军势单力薄,再不前去接应,恐怕将军会有危险!

  徐定以为自己把话说清楚,这个监察使就不会再拦自己了,可是没想到,这个赵军听完徐定这么说之后,仍然坚持说道

  刘胥才是平叛关键,城池更为重要,大军必须留在城池护卫城池安危

  看到这个监察使一步不让,徐定有些火大,他本来也是个武人性格,当即火冒三丈

  我说了城池不会有危险,你不让我带兵前去接应将军,将军极有可能会有性命之忧!你想让将军死吗?!

  徐定没有说错,赵军就是想让水芝死,赵军也是个军中副将,如何能不知道此刻前去接应水芝的重要性,可是在临行之前,丞相再三交代,如今天赐良机,他赵军怎么能不抓住机会

  赵军当即大喝一声

  成英军战场杀敌无数,岂是你这种无能小儿可比的,成英军天生神力,想来自然有上天庇佑,自然可以顺利脱险,万一城池陷落刘胥有失,耽误了皇上的平叛大业,尔等万死难辞其咎,来人,把副将徐定和钱坤先行扣押,关往地牢

  你敢?!

  钱坤和徐定怒上心头,他们简直不明白这个赵军在干什么,此刻不去接应将军就算了,竟然还把自己抓起来

  我是皇上亲派的监察使,就是你们的将军也要听我号令,我有什么不敢!

  说完之后,就让手下人把钱坤和徐定带了下去,如今跟随着成英军平叛的军队都不是原来跟着绍熙的军队了,原来跟着绍熙和成英军的军队,如今正跟着逸风在边境平叛,他们四个去校场点兵的时候,点的就不是自己的兵

  如今主帅在外被围,副将还抓,可是这些士兵都是跟着赵军和姚与庆的军,自然会听赵军的话,不会强出头。

  把徐定和钱坤押下去之后,赵军开始坐镇守城,他看到敌军都追着水芝而去,判断水芝今日恐难逃此劫,看到敌军军队虽然没有包围城池之意,但还是增加了守城的守卫

  趁着此刻的时间,赵军开始审讯刘胥

  这刘胥也是个贪生怕死的主,在被钱坤抓住之后,就吓晕了过去,等到醒来发现自己已经是在平叛的军队里头,顿时吓得两腿如筛糠,直接就投降了

  赵军让刘胥亲笔写下了降表和诏书,降表用于送给丞相府和皇上,诏书用来昭告天下,消灭敌军的嚣张气焰

  果然,刘胥的投降诏书一公布天下之后,这里的士兵就自行归降了许多,士兵也是人,也有自己的父母亲人,连他们的王都贪生选择投降了,他们还有什么一定要死战到底负隅顽抗的信念呢?

  人不为己,天诛地灭,管他皇上是谁,能活着就行。

  等到叛军的兵力被消解的差不多,赵军带兵出征,直接诛杀了对面负隅顽抗的统帅,如此,东部的叛乱可以视为平叛成功。赵军一边收服叛军,一边给皇上写军情奏报

  七日平定叛乱,降表具上,成英军统帅水芝并副将钱坤徐定被敌军追杀,下落不明,生死未知,臣仍在搜寻

  军情奏报在写完之后,赵军就找到专人送往王宫,皇上在拿到军情奏报之后,看着下落不明,生死未知八个字,心里开始冒出一些遗憾和惋惜

  这曾经也是父亲一手组建的成英军,天牢之中逝去了三名,如果水芝也逝去,一支成英军,只剩下了一半

  皇上最终还是叹了口气,没有将水芝钱坤徐定生死未卜之事通报给朝臣,只是通报了平叛大捷,也许,是在等一个三人生还的消息。

  与此同时,姚与庆的丞相府,也收到了来自赵军的军情奏报,与写给皇上的不同,在这份军情奏报里面,赵军是这么写的

  七日平定叛乱,降表具上,成英军统帅水芝并副将钱坤徐定皆已被斩杀,尸体已妥善处理

  姚与庆把这封密报看了两遍之后,未见其表情有任何变动,只就着案头还在徐徐燃烧的蜡烛,将这封密报毁去,消失的了无痕迹。

  东边叛乱既已平定,刘胥及其亲眷在赵军的押送下,被送往京都,接受皇上的处理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laali.net。奇书网手机版:https://m.laali.net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